媒体报道 | 以美赋能成长!温州这所学校将危房“化身”美术馆,并发起春草美育行动
发表时间:2022-12-13 |浏览次数

一座老城危房,一个废弃停车场,一棵荫下无人的樟树,在半亩方塘的微杂院中,不免让人心生几分“枯藤老树昏鸦”的悲凉。这是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西校区过去的一景,也是校园“小、破、旧”的缩影。

危房“换上新装”,成为校园美术馆,停车场“摇身一变”,成为学生艺术作品的展示台。樟树下自成蹊,全校师生无不带着“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欣喜。这是西校区如今的一景,也是校园“向美而行”的新起点。

12月11日下午,市实验中学西校区“春草塘”美术馆正式开馆。作为学校2022艺术年系列活动的“春草·图志”篇,美术馆的开馆与“鸣禽·乐志”篇交响乐团20周年庆典共同献礼学校建校80周年,与千百年前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遥相呼应。

校长黄慧说,学校将借助美术馆这一平台,让美育更好地成为链接未来教育的起点,让同学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以此为契机,学校还将发起“春草美育行动”,融通学校和社会的美育力量,赋能青少年蓬勃生长,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美育共富链,构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大美育”环境,真正实现美美与共。

“用美的视角去看待身边的人、事、物”

“美从这里开始”,美术馆应运而生

将时钟拨回到2021年的9月1日,市实验中学八年级的学生们从本部搬到西校区的第一天……

“啊?这就是我们八年级校园?这么小呀?”,“有点破旧啊”这些声音很快在学生们中间蔓延开来。据了解,西校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建筑物老化,设施陈旧,他们的“一脸嫌弃”不无道理。

不过,揭开“抱怨”这层纱布,部分学生很快见到了“美”的身影:坐在紫藤萝花架下看书,多么诗情画意呀;刚刚翻新的卫生间设计风格还是挺时尚的呢……他们想,既然西区有这么多可爱之处,为什么不号召全体同学们一起去发现,去欣赏呢?

于是,“美从这里开始”征集令应运而生。绿藤缠绕的校门,教室后的精美板报,窗外的蓝天浮云,同学们的语笑喧阗,花丛间轻飞曼舞的蜂蝶,操场上奋力奔跑的身姿,办公室里老师伏案批改的背影……很快,活动收到了258份作品。在校内寻找“美”的过程中,同学们意识到:原来,西校区的景美,事美,人也美。

八年级的王同学说,成为美的发现者,生活中的美好也会如约而至。但这还不够,他们还要成为“美”的维护者和创造者。近期,八(三)班和八(四)班的同学们策划了“在水一方”活动,有效维持了校内艺术池塘的日常秩序,并使同学们更加关注、了解艺术池塘。

此外,同学们还成为了一位位“美”的创造者,在学规和行规上自定规范,改变自我,树立典范。

市实验中学老师叶妍说,在发现“美”、维护“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学生们变得更加阳光、更加向上,也更加幸福。他们学会了用美的视角去看待身边的人、事、物,用美的态度去感知和认识这个世界。

以上这些变化,校方同样看在眼里。如何更好践行学校“让每个孩子的青春都明媚起来”的美育理念?如何创造一个新的美育空间,为同学们营造欣赏美的氛围?如何让同学们更好地通过自己的力量创造生命的美?

不如,建一座美术馆吧!


“对未曾体验到的美育场景多了一份想象”

续写“池塘生春草”,破旧危房“化身”美术馆

别看如今“春草塘”美术馆一身洁白“新装”,它最初的样子古老、破旧、斑驳,外墙上郁郁葱葱的爬山虎和裸露交错的枝蔓是岁月留下的印记。这里曾是学校美术老师的办公室和宿舍,因此被称为“美术楼”。2018年3月,该楼被鉴定为危房,一度无人靠近。

萌生了将该楼改造成校园美术馆的想法后,学校便将设计任务交给了该校2016届毕业生戴涤杨。他说,春草塘美术馆的设计贯穿了他从大二到大三的建筑学习生活。他的设计出发点从最初的关注建筑本身逐渐转向关注校园中的老师和同学们。这段经历也让他对初中时期未曾体验到的美育场景多了一份想象。

门前的两棵树被移除,一块块旧砖石被卸下,一座空荡荡的小楼被加固、粉刷……悄然间,昔日老建筑“化身”春草塘美术馆。千百年前谢灵运一句“池塘生春草”,开启了山水诗意境美的起点;千百年后春草池畔,实验人在此续写“美”的篇章。

谈及美术馆的名字,该校美术老师沈煦阳解释,校园这方池塘孕育着无限生机和可能,而美术馆正是一颗启发“可能”的种子。“春草”正是学校育人理念的写照——让孩子像春草一样,在自由的空间中,自在地探索,自得地生长,自如地前行。美术馆Logo 的理念则基于春草的随风飘扬。

从此,根植于内心深处的艺术种子,将在这里开花结果。


“没有‘美’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

学生作品在此交相辉映,“大美育”环境悄然编织

走进美术馆,可以看到馆内展出的内容十分丰富。除了艺术家万亨作品展与温州春兰草堂林晓克先生精心选取的温州先贤墨宝展,更多的是学生们自己的作品。



“记者:孙盾”、“责编:王楚淅”、“校对:周彦孜”……在展览现场,“西区美报”的80多个“新闻”版面颇为吸睛。市实验中学老师魏金德说,西校区的这个秋天,涌现了一批“新闻人”,他们用新闻的眼光发现校园之“美”,像新闻记者一样去实地采访,像新闻编辑一样去编辑文稿,像新闻校对一样去逐字逐句地审读稿件……这是借助美术馆这一平台,美育与语文学科的一次融合教学实践,另有《如果山水会说话》、《汉字里的中国味道》等与语文学科相关的主题展览。

《与大师对话》展览则是学校美术拓展课程的一次集中性展示。学生通过探究自己喜爱的艺术家和作品背后的故事,研究总结艺术表现手法,在同一画面中创造表现不同大师的绘画风格。该展览精选了十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将其陈列上墙,还有数百幅优秀作品以云美术馆的概念将其存储与电子画屏,以滚动播放的形式与观众见面。《我的星梦想》的展出作品是学生们畅想着关于自己未来的绚丽图景,1000多份关于梦想的“独白”将陆续上墙。

《流浪椅子新生计划》是大屋顶艺术中心和中国美术学院策划的在该校的驻地艺术项目。该校动员七八年级的学生们以回收的椅子为素材进行设计和改造,从回收到认领,从设计到再生,给“无家可归”的流浪椅子带去新的“生命”。展览现场,展出近50余件用心改造的实物椅子,数以百计的创作手稿以及创作花絮。

以上一个个精彩的展览是该校美育理念的一次次生动实践。“如今学生们的精神世界被虚拟网络,海量信息填充着,对‘美’的感觉迟钝了。希望借由一次次美育活动,提升他们对审美情趣的敏感度,让他们明白‘美’就在身边。”黄慧说,学校的美育理念有“欣赏我的美”、“创造我的美”、“世界因我而美”三个层次。“美术馆只是在美育环境建设上做出的‘可视’的一部分,整个由实验人所构成的美育环境正在悄然编织。我们期望达到的美育效果不是独美其美,而是整个环境的美。”

省美协副主席、市美协主席张成毕说,这些作品的展出,说明孩子们正借助美术馆这一平台去感受美、创造美,这在强调“智育”的当下,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没有“美”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期待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这样的美育活动。


“美育绝不是无用,而有实实在在的大用”

发起春草美育行动,共铸美育共富链

在美术馆落成营造的“向善”、“向美”的浓厚氛围下,市实验中学西校区这学期发起了“向美行动”,以日常的向“美”行动,规范习惯、养成品质,让“美”成为西区校园的生活底色,成为西区学子的生活方式。

市实验中学学生发展处副主任黄安琪说,美育既不是技能教育,也不仅仅是艺术活动。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它像‘磨刀石’,雕琢人的外形、内心、精神和灵魂。”

在黄慧看来,美育绝不是“无用”,而有实实在在的“大用”。因此,需要构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大美育”环境。把课程教育、艺术实践、校园美育活动融于一体,整合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让校内外各类美育资源交融熏陶,共同强化美育建设,才能真正实现美美与共。

在上述愿景的推动下,市实验中学在当天下午的开馆仪式上将发起春草美育行动,接下来,将举办“春草集论道”,聚焦“大美育”;推出“与大师对话”系列,请艺术家(含展)进校园;发起“联盟校行动”,实现彼此特色的共享与融通,共同发挥美育影响力。

黄慧介绍,这一行动旨在用美育推开未来教育的起点,打响“好学温州”品牌,树立市域未来教育新标杆。其次,以社会各界力量联结为动能,赋能青少年蓬勃生长,形成可复制可迁移的美育共富链。最后,融通学校和社会的美育力量,实现校园与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美,打造儿童友好城市精品工程,积极参与文化温州建设。


来源:温州都市报

温都记者夏忠信

编辑 胡绵绵

审核 潘达源

监制 施文洪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