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的育人氛围,温州即将启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提升三年行动。温州市教育局推出《品质校园·文化建设 校长说》栏目,按照主题场馆、金角银边、空间亮化、村小提升等角度,在全域寻找一批体现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团结和谐、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亮点,邀请校长分享构建理念和经验。
校长说
温州市实验中学副校长 张笃孟
近年来,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致力于未来教育视角下“学会学习”新生态的建构与实践研究,主动打造一所具有书院精神的未来学校。学校追求内外部空间场景润泽“美的生长”,设计实现孩子迭代生长、内驱多元的“美的评价”,通过多元视角的个性发展、校园生活的共创图景、万物生长的持续密码,激发了每一个孩子内在力量,让他们保有好奇,发现使命,找到热爱,成为分数之上的明媚少年。
文脉史馆中山书盒
文脉史馆位于温州市实验中学本部,利用校史馆1层空间打造而成,虽然地方不大,却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具有“存史、育人、沟通”功能的平台。文脉史馆中山书盒作为温州市实验中学校史馆的开篇之作,讲述了温州这片土地与学校的历史渊源。
走进文脉史馆就能看到一面长长的墙,墙面展陈承载了从郭璞建城到温州市实验中学学校建成的历史变迁,记载了谢灵运等名家的历史故事,以文字、图片、书籍的展陈形式,将曾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故事讲述给访客,通过对历史文脉的观览,体验时间赋予文化的痕迹,感受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
亮点2
古今相合,互动装置走进大师生活
在大师书吧里,除了书吧功能外,还设置有一个画卷造型的装置,结合了感应手势动作和语音播放的功能,学生根据界面提示就能挥舞手势进行画面的切换与选择,通过语音讲解了解大师生平;亦或是使用复古电话和体验币,就能用具有年代感的话筒,隔空与大师通话,营造了穿越时空、与大师亲昵交谈的新奇体验氛围。
馆内在保留文史馆的韵味的同时,融入了新媒体互动装置的创新科技,打造了多个跨越时空的场景,供学生与中外名人对话。
亮点3
贴近学生,增设心理健康设置
在环形空间背面,解忧杂货铺和心灵树洞被巧妙地利用书籍遮挡,营造了一个私密的空间。
解忧杂货铺的多媒体界面采用了治愈的马卡龙色,转动旋钮即能切换不同板块,能够应对家庭、友情、学习等不同场景需求。学生在前台倾诉,后台的老师能够通过平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舒缓心理压力。
春草塘美术馆
春草塘位于实验中学西校区,占地面积222平方米,投建经费约100多万元,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名字——春草塘美术馆。
以“微型云美术馆”为导向,一楼室内展厅主要是实物展陈和校园学习空间;二楼定位文化传播及休闲服务,为跨学科日常备课会、艺术研讨会、圆桌论坛等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楼定位艺术文化沙龙空间,不定期举行艺术沙龙活动。
亮点1
老屋改造,危房也能穿上“新装”
每一个进入学校的同学、访客,在穿过校门口的几棵茂密的大树之后,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春草塘美术馆。这种独栋的小型美术馆建筑在中学校园里并不多见。而这座独树一帜的美术馆,前身是一栋破旧的危房,最初的样子是古老、破旧、斑驳的,爬满了郁郁葱葱的爬山虎。
但在校友倾情支持设计改造下,经过一番加固、粉刷、安装,昔日的老建筑,换上了洁白“新装”。挑高的入口,窄长的特殊尺寸玻璃,加宽加大的落地大窗,都让这栋美术馆的造型成为该校区个性十足的存在。
亮点2
空间延伸,艺术展览走进校园生活
美术馆坐落于实验中学西校区,由于空间有限,不能同时容纳太多学生,因此如何让美术馆有限的空间能够得到延伸成为了建馆时就要考虑的问题。
美术馆左侧本来是停车场,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了户外展陈空间,“与大师对话温州乡贤展”“流浪椅子新生计划”“春草集万亨作品展”等现场展览多次走进校园;把美术馆一楼空间设计为学生作品展陈区,在美育过程中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发挥他们的主观意识和创造力……探寻融合各界力量,主动打破校园“美”的边界,让每一个孩子像春草一样,在自由的空间中自在地探索美学,在美育中自得地生长。
亮点3
贴近学生,打破美育的场景边界
在美术馆的1楼,左侧和中间的桌子上都陈列着学生的美术作品,为了更好的保留原作的魅力,会对部分画作进行塑封处理;或是以学生的画作为图案,制作出一幅幅独一无二的画作拼图,碎片逐个归位的过程,就是感受美的过程。在两侧的墙壁上,则以梵高的《星空》为对象,挂满了学生的临摹作品,上百幅画作像星星一样点缀着空白的墙壁。
一审丨林婕婕
二审丨沈玲俐
三审丨池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