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温度新闻报道-从这张课程表看教育的庐山真面目
发表时间:2023-09-04 |浏览次数

9月5日,是温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小学(简称温实附小)首批新生入学报道的日子。这天,不仅学校备受关注的校园各个区域第一次对学生和家长开放,将公布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幼小衔接课程,还有学校的课程表也会揭开最终的“庐山真面目”。



不同中心组成学习社区

让学生在各处自主学习


当天,学校计划让学生和家长通过寻找“我喜爱的绘本在哪里”的活动,参观打卡校园。

“心灵四季”绘本屋、“踏歌声”音乐中心、“天工开物”科创中心、“大脚丫”形体中心、“莫比乌斯”游乐场、“有氧俱乐部”体适能中心、“永无岛”中央舞台……“学校不少课程都建立在这些学习场景上,我们希望建立以学科空间集群为主的全方位学习社区,让所有人在进入这个空间的时候,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学科的魅力。”该校负责人表示,学校基于“儿童立场”,所提出的概念是“整个学校都是学习的空间”,像学校在各处设置了阅读空间,就是希望打造“整个学校是一个图书馆”的场景,让阅读无处不在发生,学习样态也无处不在生长,让儿童成为儿童!

学校所开设的“特长课程”,也是基于学校创设的开放的、丰富而多元的非正式学习空间,通过与正式学习空间的结合,实现课程的拓展。在每天下午(周二除外)四点零五分到五点十五分的70分钟,学校共设计了健康生活、数学科学、艺术表达、语言文学四大类30多门特长课程供学生选择,具体课程涵盖攀岩、越剧、扎染、米塑、烹饪、摄影、儿童诗社等,个别授课教师由市实验中学的老师担任。

绘本馆里,老师上课,学生手拿阅读指导手册进行自主阅读;科创中心里,一年级的学生聆听信息课程,选修课时还可以接触机器人,与中学共享同一个授课老师;晨间运动或体育课时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体适能运动,学校一周开足5节体育课,比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标准更高。这些场景,不久之后将成为温实附小学生的每天日常,而这也是学校推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大推手,为学生创设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的前提下,让学生开展项目式、合作式、探究式、跨学科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

为期一个月的衔接课程

学生将体验跨学科学习


“学生一跨进校门变成了一名小学生,但其实面对小学里各种各样与幼儿园不同的规则,他们还需要时间适应和熟悉,所以我们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过渡,特别准备了为期一个月的幼小衔接课程——‘你好,一年级’。”该校负责课程部分的汪佩义老师介绍,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围绕“与校园的一切都友好相处”的主题,所有学科会共同备课,通过“认识5个新朋友”“认识5个地方”等子任务,让学生适应新校园。

在这所新校园里,学校提出“唤醒生命自觉,促进自适生长”的办学使命,希望让每个学生掌握学习与成长的权利,以自己适应的生长节奏和生长方式去发展,并在成长过程中感到自洽、自如、自在,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其中就包括,在开学初让孩子与老师一起用共创的方式形成“约定”,像交往礼仪的约定、用餐卫生的约定,劳动值日的约定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过程中,发现问题、梳理公约时还将开启“班级复盘”时间。在温实附小,将打破班会课一周一节的模式,而是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段融入“班级复盘”的10分钟,聚焦当日的班级问题进行表扬或反思,让学生可以及时得到反馈。


阅读不用再回家打卡

学校有专属阅读时光


写字时光、静心悦读、班级复盘、特长课程、下午茶时光……从一张温实附小的课表中,除了日常的课程,还有不少特别的课程名称。

“我们把课程放在九年的时间段去规划,把每节课的课程内容放到整个课程链条上设计,逐步构建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系统。比如在一年级的阅读课程目标上,不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我们聚焦的是阅读兴趣的问题。因为如果没有阅读兴趣作为基础,孩子就不可能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进行自主的、愉悦的阅读。”汪佩义老师提到,“像阅读课程,温实附小是由来自温州市实验中学的语文高级教师师延锋统筹九年一贯课程内容,我们认为应该把一部分阅读的时间留在学校里,作为时间上的保障。”当然,每天下午一点到一点二十分的静心悦读,只是学校阅读课程的其中一个板块,另外每周的语文课中安排了一节阅读课,每周二的托管时间也有开设。“在温实附小在办学样态上,还特别关注‘教育留白’,留白而不空白,我们希望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去阅读,这必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汪佩义老师说。

与之配套的,还有写字时光。学校专门邀请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范琼伏来担任硬笔书法指导老师,并规定每位语文老师每周要上范老师的课程。以便老师在教授学生时,能在规范写字的基础上,更添几分书法的神韵。

一审丨林婕婕

二审丨沈玲俐

三审丨池丽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